你好,欢迎来到湖南现代畜牧养殖职业教育集团
职教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教动态 > 内容

职教动态
职业教育要在脱贫攻坚中找准位置做出贡献
栏目:职教动态    时间:2019/6/25 7:34:11   浏览:1658  返回列表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国家职业教 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迅速出台,举旗定向、坐标定位、擘划未来,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制订了明确的时间表和清晰的路线图。《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服务脱贫攻坚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政策、金融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个地(市、州、盟)原则上至少建设一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是贵州当前 的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职业教育必须要在脱 贫攻坚大业中找准位置、做出贡献。

一、精准定位,把职业教育办成脱贫致富直通车

摆脱贫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 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2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初步提出“扶贫先扶智”的思想。2015年6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百忙中专程赴清镇职教城视察,听取贵州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汇报。总书记指出,清镇职教城规模大、学生多、专业多,校企合作好,毕业生就业好。要进一步抓好职教扶贫,让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孩子有人生出彩机会,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5年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培计划”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再次强调: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提出教师要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才的引导者。总书记的讲话,既是鼓舞,又是要求,为贵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助推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

教育脱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根本、最长远的造血式脱贫,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是拔穷根的治本之策。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这个最长远的民生,另一头连着就业这个最根本的民生,是脱贫攻坚的直通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广大青年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打开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门,多样化培养人才,传授技术技能,促进其就业创业,彻底拔掉“穷根”,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在贵州省同步小康的征程上,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十八大以前,贵州有923万贫困人口,约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10%,贫困发生率高达26.8%,是全国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十八大以来,按照全国统一部署,贵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通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措施,有效地消除了贫困,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18.8万人(其中,25万人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带动全家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创造脱贫攻坚的“贵州模式”,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盛赞贵州脱贫攻坚经验值得向全世界推广。但截至目前,贵州仍有155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进入了攻克坚中之坚、难中之难的冲刺阶段,让大多数贫困人口走出贫困,是期许更是责任,教育更责无旁贷地成为治本的力量之泉。职业教育必须主动服务和融入贵州发展新定位:致力于讲政治、以忠诚之心圆满答好“政治卷”;致力于惠民生、以为民之心圆满答好“民生卷”;致力于促公平、以务实之心圆满答好“公平卷”;致力于抓改革、以担当之心圆满答好“改革卷”;致力于谋发展、以奋进之心圆满答好“发展卷”;加快特色教育强省建设步伐,努力在脱贫攻坚大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精准招生,让所有贫困家庭学生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职业教育

《实施方案》指出,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我们要树立生源是职业教育第一资源的意识,加快完善招生机制,压实教育部门和普通中学引导、宣传、组织应届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工作职责,强化精准招生,积极发展“大数据+职业教育”,尽快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要加大力度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使县级职教中心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职业教育要更加关注“三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统筹,加强宣传动员,对初高中毕业生进行有效甄别,引导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继续落实好“双线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政府和教育部门及学校这两条线的作用,继续落实好县长、教育局长、乡镇长、村长、校长、家长、师长“七长”责任制,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整班移交、排查报告、劝返复学“三项工作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将职业教育免费、资助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大规模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就业形势宣传到千家万户。通过春、秋两季招生,用整班交接等方式招收初中毕业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就读职业学校,确保贫困地区学生在接受9年义务教育后能继续升入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实现扶贫先扶智的目标。要加快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大幅度扩大高职招生规模。针对深度贫困县和极贫乡镇,继续组织优质职业院校开办精准脱贫班,动员贫困学生入学就读,为同步小康最困难县和极贫乡镇开设脱贫致富直通车。

三、精准资助,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因学返贫

《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完善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倾斜政策,健全职业教育奖学金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按要求切实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在落实国家普惠政策基础上,实施好省级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就读中职学生免除3年6 000元的学费,普惠资助全部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 000元国家助学金。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在享受普惠政策的基础上,实施“两 助三免”,免(补助)教科书费、住宿费,并补助扶贫专项助学金。就读优质职院校面向深度贫困地区举办的精准脱贫班中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参照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政策,免除教科书费、住 宿费。引导社会资助,发挥好“春晖助学计划”“蒲公英计划”“国酒茅台·国之栋梁”等公益助学项目,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鼓励学生自立自强,贫困家庭学生就读期间,学校帮助联系或提供校内勤工俭学岗位,鼓励支持贫困学生通过劳动获取收入,真正做到不因贫困而失学,不因就学而返贫。

四、精准培养,把贫困家庭学生培养成德技双修的技术技能人才

《实施方案》强调,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 元”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各职业院校要针对就读贫困学生制订专门的培养方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专业技能和能力水平,培养其道德品质、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从而打造和培养有工匠精神的现代技术技能型人才。深化校企合作,丰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内涵和形式。对精准扶贫班的学生,专业教学以生为本、量身定制,配备好的班主任(辅导员)、好 的任课教师和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培养自立自强、德技兼备的学生,使其掌握过硬的就业和发展本领,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按照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目标定位,紧扣贵州三大战略、五大新兴产业、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用工需求,加快 建成贵州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服务学生精 技立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精准就业,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就业对于学校而言关系招生,对于政府而言关系民生,对于学生而言关系人生。特别是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有一人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后实现 稳定就业,是全家脱贫的希望和根本保障。因此,毕业生能否高质量就业是检验职业教育是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标准。各职业院校通过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重点推荐等方式,实现学校招生与 企业招工结合、学生与员工结合、学习与工作结合,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职校毕业后都能顺利实现就业,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教育系统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建设一批众创空间,搭建服务科技型企业的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培育 建设“大学生创业企业—科技型种子企业—科技型小巨人—创新型领军企业”的成长梯队,支持贫困家庭学生实现创业创新梦想,实现人生出彩。各职业院校要通过将贫困家庭学生培养成为德技 兼备的优秀技能人才,顺利就业带动家庭脱贫致富,帮助学生实现自立自强。

六、精准培训,实现“一户一人一技能”

《实施方案》部署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职业院 校既要把贫困家庭学生“请进来”实施学历教育培养,又要“走出去”对贫困家庭开展精准培训。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百校扶贫基地”作用,利用职业院校校舍、师资和实训基地开展校政、校企合作的各类扶贫培训,切实发挥职业教育促进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用。积极配合扶贫、人社、农业等部门实施创新职教培训扶贫“1户1人1技能”行动计 划,创新进村入户培训、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施行“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创业辅导”“研学产销”一体化、农业技能“师带徒”等培训模式,围绕全省贫困村产业发展需求实施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围绕贵州“十大扶贫产业”实施贫困人口农技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和引导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与深度贫困地区实现产教融合,通过参与或举办脱贫产业等方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生产实现脱贫。针对深度贫困县极贫乡镇产业发展需求,要组织优质职业院校提供 技术技能培训服务,支持贫困大县和极贫乡镇脱贫产业发展。

七、校农精准对接,强力助推脱贫产业发展

包括200余所职业院校在内,贵州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共有食堂1.7万个,在校就餐学生500余万人,全省学校月均需求采购食堂农产品8000吨,采购金额达10亿元。可以说,教育系统是贵州农副产品最大、最稳定的消费市场。积极探索从“田头”到“餐桌”直销模式,通过“农校精准对接”、减少农产品采购的中间环节,较大程度上降低学生食堂的采购成本,促进农民订单式生产,提升农民 标准化种植水平,同时还有利于建立可追溯源头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有利于加快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规模和速度,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 平,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要加大统筹力度,把学校物资需求和全省贫困县,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农业合作社及能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省内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无缝对接。鼓励支持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食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涉农高校充分挖掘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采取“学校+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建立具有示范带动功能的集产学研推于一体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为高校食堂农产品需求提供基础保障,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充分发挥“省属高校帮百村”“校农对接职校联盟”等活动平台作用,高校到帮扶的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订单式生产等方式,利用高校自身信息、科技、资金等优势,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保障食堂农产品供给,支持贫困地区产品销 售和扶贫产业发展。